<th id="fdlz9"></th>

      <b id="fdlz9"><var id="fdlz9"></var></b>

      <th id="fdlz9"><ins id="fdlz9"><delect id="fdlz9"></delect></ins></th>

        <span id="fdlz9"><b id="fdlz9"><delect id="fdlz9"></delect></b></span>
        <rp id="fdlz9"><delect id="fdlz9"><thead id="fdlz9"></thead></delect></rp>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小康江南 > 全面小康

        蘇州:文化滋養,讓小康生活有聲有色

        2021年12月27日
        坐軌交,可以借閱圖書;住酒店,能聽評彈小劇場;刷手機,可以“點單”海量文化服務……近年來,蘇州緊扣“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高水平打造公共文化服務“蘇州模式”升級版。
        作為江南文化的發源地與承載地,同時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2013年,蘇州以全國總分第一的成績,被文化部、財政部命名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2016年,蘇州被評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示范地區。今年4月,全國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工作總結部署會議在蘇州召開,與會嘉賓高度評價蘇州經驗。當前,蘇州持續推進覆蓋城鄉、普惠均等、群眾滿意、引領全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發展,更好滿足了市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完善基礎設施:
        從行政化“全設置”到城鄉“全覆蓋”
        蘇州城西,獅子山下,今年9月底試運行的蘇州博物館西館已成為“網紅”景點。每到周末,前來“打卡”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吳越春秋的刀光劍影,宋元平江的城坊縱橫,明清四家筆下的山水氣象……在這里,“江南文化”可見、可聽、可感?!拔黟^試圖將博物館界定為城市的一個文化空間?!碧K州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謝曉婷說,這個空間里集合了展覽、教育、文娛等多種資源,既滿足觀眾精神需求,又豐富城市文史版圖。
        蘇州博物館西館是蘇州新一輪公共文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早在2017年,蘇州以人口聚集度、輻射半徑和網絡覆蓋密度為依據,以城鄉布局更均衡、設施利用更便捷、常態服務更豐富為目標,大膽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出臺了《蘇州市區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2015-2030)》,積極打造城鄉“10分鐘文化圈”2.0版。
        根據規劃,蘇州近年來先后建成開放蘇州灣文化中心、獅山文化廣場、蘇州工業園區文化藝術中心等多個重點公共文化設施聚集區,蘇州第二圖書館、蘇州第二工人文化宮、蘇州博物館西館等一批全域樞紐型現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設施,蘇州工業園區北部市民中心、張家港塘橋文化中心等一批2.5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以及2021個位于村(社區)和城鄉人群聚居點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了全市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從行政化“全設置”走向城鄉“全覆蓋”。
        目前,蘇州共有公共圖書館858家,文化館(站)104個,各類博物館、美術館151家,24小時圖書館、城市書屋等新型閱讀空間116個,年接受文化場館服務6000萬人次,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為了充分調動各板塊各條線積極性,蘇州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體系,并進一步細化考評指標,將“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等公共文化建設核心指標,納入對各市(縣)、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
        提升服務質量:
        緊扣“最江南”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畫在青花瓷的古盤里,編在紅絲繩的情結里,一條叫做‘小康’的魚,守望在中國除夕的習俗里……”在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百年百場’舞臺藝術精品展演”中,曾獲第十七屆全國“群星獎”的女聲表演唱《一條叫做“小康”的魚》再次“出圈”。歌曲由省文化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文化館)、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文化體育站共同創作,以蘇州評彈為音樂元素,選取“魚”為意象,把小康概念化為老百姓可感可知的生活圖景。
        正如歌中所唱,在蘇州,百姓物質生活日益富足,對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層次的需求。近年來,蘇州緊扣“最江南”核心城市特點,圍繞“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目前,蘇州市級公共文化機構均依法建立了各自的服務標準體系和年報制度,標準覆蓋率和實施率達100%,群眾滿意度均超95%。
        今年9月,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在蘇州舉辦,集中呈現了蘇州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豐富成果。以“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為依托,蘇州這幾年深入開展“長江文化藝術節”“江蘇書展”“群眾文化繁星獎”“蘇州市少兒藝術節”“蘇州閱讀節”等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打造“一城一節、一區一名片、一鎮一品、一村一特色”公共文化聯動新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與“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同期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首次新增“江南小書場”駐場演出,得到觀眾一致好評?!敖闲鴪觥笔翘K州緊抓文旅融合新機遇、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的一項創新舉措。去年12月起,蘇州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江南小書場”“三進”工程,推動蘇州評彈、昆曲等地方特色文化演出進酒店、進景區、進特色街區,以小劇場演出的形式傳播“蘇州聲音”。截至目前,蘇州已建成“江南小書場”60余個,基本實現全市域廣覆蓋。
        精彩的演出和展覽全年不斷,老百姓成為最大受益者。僅以“戲曲百戲盛典”為例,從2018年至2020年,三屆活動共吸引全國1.2萬余名戲曲演職人員參演,348個劇種、408個劇目輪番亮相,開展演出201場,其中基層巡演74場,現場觀眾人數達11萬人次,網絡直播觀看量超1.5億人次。
        豐富產品供給:
        調動多元力量參與精準滿足百姓需求
        點點手機,文化服務就能送上門,在蘇州,這項福利每年惠及數百萬人次。公共文化配送是蘇州創新開展的一項文化惠民工程,今年還被列為蘇州“我為群眾辦實事”20項市級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通過“菜單式”點選、項目“訂單式”配送,將舞臺建到群眾家門口,將活動送到群眾眼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從“政府端菜”向“群眾點單”轉變。
        今年,圍繞“蘇州最江南·文化惠民心”服務品牌,蘇州全市共有474個項目入選配送菜單,預計全年為基層群眾配送各類文旅活動1000場,直接服務群眾超10萬人次,覆蓋影響近700萬人次。
        高頻次的文化服務配送需要大量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那么,“菜單”上的“菜品”從哪里來?據介紹,目前,蘇州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配置的公共文化供給模式,今后將以“分區域、分人群、分層次”為標準,引入長三角城市優質資源,開展“大范圍、深入化、常態化”多樣供給,精準滿足百姓對公共文化產品的需求。
        以“蘇州最江南·文化惠民心”——公共文化和旅游活動配送項目為例,這種創新形式極大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入選配送菜單的474個項目,就分別來自上海、南京、無錫、南通、宣城等210家供給主體。今年起,公共文化配送平臺還新增了數據統計、反饋監測等功能,幫助各路“廚師”根據百姓口味及時更新和完善“菜單”。
        為了更大程度調動多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蘇州積極推進公共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2015年起,蘇州陸續出臺《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管理辦法》《蘇州市支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發展獎勵辦法》等文件,端出“真金白銀”支持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年均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經費超3000萬元。
        蘇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文廣旅局將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發展定位,按照蘇州文化“高”“融”“大”“上”攀新高發展要求,立足全域大力實施“設施聯通”“品牌塑造”“精準供給”“融合創新”“智慧賦能”公共文化五大工程,推動蘇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亚川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th id="fdlz9"></th>

            <b id="fdlz9"><var id="fdlz9"></var></b>

            <th id="fdlz9"><ins id="fdlz9"><delect id="fdlz9"></delect></ins></th>

              <span id="fdlz9"><b id="fdlz9"><delect id="fdlz9"></delect></b></span>
              <rp id="fdlz9"><delect id="fdlz9"><thead id="fdlz9"></thead></delect></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