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南京廣播電視臺!
序號 |
作品標題 |
參評項目 |
時長 |
主創人員 |
1 |
我種下父親記憶的種子 |
新聞專題 |
7分59秒 |
左寧、魏策、劉想、宋宇、姚翔、李佳倫、佘燁;編輯:張宏亮、武俊堂、王連琦、沈健 |
集團宣傳管理部
2022年5月23日
作品標題 |
我種下父親記憶的種子 |
參評項目 |
新聞專題 |
||||||||
體裁 |
多媒體新聞專題 |
||||||||||
語種 |
中文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策劃、記者:左寧、魏策;制作:劉想;配音:宋宇;攝像:姚翔、李佳倫、佘燁 |
編輯 |
集體(張宏亮、武俊堂、王連琦、沈?。?/span> |
||||||||
原創單位 |
南京廣播電視臺 |
刊播單位 |
南京廣播電視臺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牛咔視頻”App等 |
刊播日期 |
|
||||||||
新媒體作品填報網址 |
|||||||||||
自薦作品所獲獎項名稱 |
2021年度江蘇省好新聞(媒體融合)二等獎 |
||||||||||
推薦人姓名 |
唐璐 |
單位及職稱 |
南京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 |
電話 |
13505141516 |
||||||
推薦人姓名 |
束忱 |
單位及職稱 |
南京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 |
電話 |
13951608188 |
||||||
聯系人姓名 |
左寧 |
手機 |
13002562453 |
電話 |
025-84631308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隨著時間的流逝,登記在冊在世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越來越少,截至2021年12月13日僅剩61位,93歲高齡的常志強就是其中一位。這些證人的珍貴記憶迫切需要搶救記錄。南京大屠殺期間,常志強的父母和幾個弟弟被日本兵殺害,最小的弟弟被刺刀挑起扔了出去,母親在臨死前不顧胸口冒血,給這個孩子喂了最后一次奶。編導與常志強的小女兒常小梅進行了多次深入溝通,確定了記憶傳承的創作思路,常小梅與兒子、侄外孫祖孫三代人的長鏡頭講述均緊扣主題:播撒記憶的種子,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在眾多素材中,編導以情感為線,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采訪,并通過常志強不同年齡段的畫面,既直觀地反映出幸存者越來越老,更反映出傳承記憶的緊迫性和深遠意義。作品結尾以后記的形式升華了主題,從常小梅個體傳承記憶的行為擴大到整個幸存者后代傳承記憶的群體行為,通過民間與政府合力搶救歷史記憶的工作,彰顯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維護和平的決心。 |
||||||||||
社 會 效 果 |
該作品于2021年12月13日在“牛咔視頻”App等移動端、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南京廣播電視臺各頻道同步推出,人民日報客戶端進行了首頁推薦,新華社客戶端和央視頻客戶端等也全面推送,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許多網友留言:淚目了,看到這樣的場面真的痛得難以想象。國家之殤永不能忘??!…… |
||||||||||
推 薦 理 由 |
這是一部讓人淚目的作品,主題深刻,故事直擊人心,制作精良,傳播廣泛。作品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的視角真實呈現日軍暴行給幸存者及后代帶來的傷痛,體現了銘記歷史、維護和平的重大主題。在建黨百年的時代背景下,該作品通過對比戰爭的殘酷與和平年代幸存者晚年生活的幸福,反映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由弱變強的偉大進程。
推薦人(兩名)簽名: 自薦、他薦人簽名: (單位自薦、他薦的,由單位 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單位公章) 2022年 月 日 2022年 月 日 |
||||||||||
審核 單位 意見 |
(加蓋公章) 2022年 月 日
|
||||||||||
此表可從中國記協網www.zgjx.cn下載。 |
|||||||||||
|
網址二維碼
【畫面】12·13(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警報聲)
【畫面】從中山門城墻處往下看,汽車停駛;月牙湖小學活動現場,常小梅與孩子們一同靜默。
【常小梅同期聲】
同學們應該都去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常小梅聲音+字幕】
我是常小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的小女兒。今天是國家公祭日,我來到月牙湖小學是和孩子們一起參加國家公祭日的活動,希望能在孩子們的心里種下和平的種子和記憶的種子。
【標題】我種下父親記憶的種子
【常小梅聲音+字幕】
記憶會消失,但是文字可以留存下來。2017年8月,我開始寫這本書,因為父親老年時我陪他參加了各種社會活動,對他那段苦難經歷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我覺得我有義務把這段家族記憶,上升為南京的城市記憶,乃至國家記憶。
【畫面】《常志強的生活史》,書翻兩頁。
【常小梅聲音+字幕】
日本兵刺傷了我父親的媽媽,刺死了三個弟弟,用刺刀戳最小弟弟的屁股,把他挑起來扔了出去。
【畫面】書翻一頁。
【常志強同期聲】(2007年拍攝,常志強時年79歲)
最后我把我弟弟抱到我媽媽面前,輕輕放開來,我說:“媽媽,小來來了?!?/span> 當時我媽媽衣服已經拽開來了,我弟弟趕快跑上去吃奶,后來我才明白,我媽媽拽衣服給我弟弟吃奶。我媽衣服拽下來,我看了傷心,這邊也是刀口在冒血,這邊也是刀口,上面也是刀口。
【畫面】以常志強及其親人遭遇為原型的《最后一滴奶》雕像。
【常志強同期聲】
我弟弟小他不懂事,趴在那面吃奶,正在吃奶,我母親血泡泡直冒。
我說:“媽媽我替你都捂著”。我說:“你堅持一會兒”。這時候我心里特別難過,眼淚直淌。
【畫面】書翻一頁。
【畫面】《常志強的生活史》節選,劃出書中文字。
【畫外音】
1997年,父親在電視播放的新聞里,看到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他憤怒了,……“我活著,這就是見證?!?/span>
父親常志強終于打破半個多世紀的沉默,開始向世人講述那段讓他痛徹心扉的苦難遭遇。
【畫面】書翻一頁。
【畫面】書頁呈現常志強參與各類社會活動的照片、視頻。
【畫面】書翻一頁。
【常小梅聲音+字幕】
2007年,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起訴日本右翼作家侵害名譽權案勝訴,讓父親非常激動。
【常志強同期聲】(2007年拍攝,常志強時年79歲)
這說明啊,正義總歸是正義。
【畫面】書翻一頁。
【常志強同期聲】(2014年拍攝清明節家祭活動,常志強時年86歲)
你們被日本鬼子殺害的那一幕我怎么也忘卻不了,每當清明看到別人上墳,我就坐立不安,因為你們沒有墳。
【畫面】《常志強的生活史》節選,劃出書中文字。
【畫外音】
我曾經問父親,面對每一個漫漫長夜,他是如何度過的?父親告訴我:“剛開始每晚都會痛哭,晚上,想想今天一天的事,想到傷心的事,就會回憶起父母在世時候的幸福,就會躲在被子里大哭一場。有時白天想到了也會掉眼淚?!?/font>
【畫面】書翻一頁。
【字幕】作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子女,痛苦也在延續。
【常小梅同期聲】
常小梅:父親因為很少有笑臉,所以給我們的感受,總是覺得欠缺了一些什么吧!就不像人家那種子女和父親的親近感,我覺得我們是缺失的??赡芤驗閮刃娜麧M了痛苦,可能他就沒有那種笑了。
記 者:實際上你們兒女是理解的。
常小梅:對,我小時候也不太理解。
【常小梅同期聲】
有一年我陪我父親去參加松岡環的活動,一出電梯門,很多記者就圍了上來。我父親一下就抓住了我的手對我說:“你不要走??!”那種眼神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我當時眼淚都快出來了。 我感覺我父親對我有了一份依戀,在這后來的我父親的活動中,我都會去陪伴他。
【畫面】書翻一頁。
【常小梅聲音+字幕】
我去日本參加證言活動,讓我感受到日本民眾對和平是十分渴望的。聽完我的講述,很多人在流淚,有的日本人向我說對不起。
【常小梅同期聲】
讓我感受到我已經將記憶的種子種在了日本民眾的心里。我們幸存者后代傳承這段歷史記憶是很有意義的。
【畫面】書翻一頁。
【常小梅與常志強日常對話同期聲】(2021年拍攝,常志強時年93歲)
常小梅:你現在在家,你是看唱戲,看京劇,是嗎?
常志強:京戲有。
常小梅:還有什么?
常志強:還有各種各樣的。
常小梅:新聞還看???
常志強:新聞有哎!
常小梅:噢,新聞也看。
【常小梅聲音+字幕】
我童年的遺憾在陪伴中得到了彌補,我們兄弟姐妹也都在盡力讓父親的晚年生活幸??鞓?,以彌補他童年缺失的親情。
【畫面】常志強與四個子女的全家福,結尾以照片形式定格。
【畫面】常志強的繪畫、剪紙作品。
【常小梅聲音+字幕】
我會在美篇上記錄父親的作品。
【常志強同期聲】
生活不像以前了,好了,有吃有穿有玩。感謝中國共產黨!
【畫面】書翻一頁
【同期聲】
常小梅:我是常小梅,我希望用筆墨喚起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的真相,警示世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是我兒子李帆超。
李帆超:我外公的這段經歷是當時中國之殤的一個縮影。落后就會挨打,只有人人以史為鑒,務實奮進,才有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常小梅:這是我父親的重外孫姚思遠。
姚思遠:傳承記憶是為了捍衛歷史的尊嚴,創造更和平的未來,我會努力學習,傳承太外公的記憶。
【畫面】書合上
【字幕】
后記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越來越少,但傳承記憶的幸存者后代越來越多?!俺P∶穫儭痹谟酶髯圆煌姆绞讲ト鲋洃浀姆N子。
從政府到民間,搶救歷史記憶的工作一直在繼續。從南京到世界,呼喚和平的聲音也從未停息……
【字幕】
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
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
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習近平